
【导读】五年规划(计划)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节拍器:每一个规划都标志着国家进步的一个节拍。中国的成功取决于历史耐心和政策延续性。因此实盘配资网站论坛,在规划未来时,中国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计划,更是一种替代目前主导世界的短期治理逻辑的模式:一种将时间转化为政策、将规划转化为力量的方式。
要理解一个几十年前还在与极端贫困作斗争的国家如何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与时间之间的独特关系。这个时间并非以任期或几十年来计算,而是以世纪和世代来衡量。
2019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罗马时表达了一个概括中国发展理念的观点:"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这句话反映了一种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国家哲学,超越了当代政治的短期逻辑。在西方,决策大多受到党派纷争和短期选举利益左右,而中国领导人则基于文明视野构建国家发展计划,将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视为长期进程。
这种对时间的认知在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港口城市厦门得到了具体体现。1985 年,这座城市成为转型期中国的象征之一。习近平当时担任厦门市副市长。在有关改革方向的争论中,习近平选择了一条艰难道路:着眼长远。
他领导编制了一项为期 15 年的总体规划,规划了厦门到 2000 年的发展路径。这在当时的中国尚属首例。
最终,《1985 年 -2000 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这是一份开创性文件,它设想世界经济重心有可能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环太平洋地区,它将厦门定位为中国同亚太经济区域联系的基地。
几十年后,厦门这座古老的港口城市已经发展成中国主要物流和技术枢纽之一。
从一个普通港城到全球枢纽,厦门的这一蜕变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愿景:规划超越政治周期。如今,这种理念已经成为国家规划的指导方针。习近平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五年规划(计划)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节拍器:每一个规划都标志着国家进步的一个节拍。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基础,后来的五年规划则消除了贫困,建成了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已经让中国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位,稳定保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的地位。而"十五五"规划将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中国的成功取决于历史耐心和政策延续性。因此,在规划未来时,中国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计划,更是一种替代目前主导世界的短期治理逻辑的模式:一种将时间转化为政策、将规划转化为力量的方式。
本文由巴西《论坛》杂志网站 10 月 22 日发表,原题为《中国的时代:中国挑战西方时钟的战略》,作者是娅拉 · 维达尔。
微信审核 | 陈鹏
内容编审 | 郑江华 谢开华
微信编辑 | 董磊实盘配资网站论坛
配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